面对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低迷的实体经济,三位经济学家联手提出建议:我们是否需要更好的经济刺激方案呢?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刺激经济,从而走出当前的困境呢?近一两年来,整体经济形势欠佳,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疑问。一方面,身边不少朋友遭遇降薪裁员;另一方面,经济的各个领域似乎都愈发冷清。比如,房地产市场即便在当前堪称史上购房成本最低的时候,有的地方免征契税,首付降低,利率下调,开发商也纷纷打折,但购房人数依然寥寥。汽车行业更是进入 “内卷元年”,车辆价格低得惊人。而食品价格也不高,餐饮店几乎天天打折,只要稍加留意,随处可见 99 元的四人套餐,包含四五个菜,有鱼有肉。便宜到让人怀疑这些餐馆如何维持经营。但即便如此,经济依然十分冷清。
究其原因,归根结底很简单,那就是大家手中没钱,或者说对未来预期不佳,以至于不敢花钱。经济繁荣时,炒股的人感觉钱来得容易,做实体经济的人每天加班,月底有高额加班费,年底还有丰厚分红,大家觉得赚钱容易,自然愿意消费。这样一来,所有企业也会因消费者消费意愿增强而赚到更多钱,经济雪球就会越滚越大。而现在的情况是经济越来越冷,大家要么没钱消费,要么有钱也不敢消费,担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,干脆都不消费,甚至降息也不起作用。以往降息的逻辑是银行存款利息低,人们就会把钱花出去,许多经济体都用降息来刺激消费。
但现在我国利息已降至历史最低,五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仅为百分之一点几,即便如此,仍有很多人去银行存款,很多银行行长担忧的不是拉不到存款,而是钱放不出去,没有利润。所以很显然,我们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刺激经济。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,我国三位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表示,我们确实应该采用更好的方法来刺激经济。那么如何刺激呢?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—— 要不要发钱。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倾向于用直接发钱的方式来刺激消费,原因很简单,拿到钱后很多人会直接花掉,尤其是在很多人遭遇降薪裁员、手头不宽裕的时候。
此时发放的钱可能不多,有的国家可能是 1000 人民币,有的国家可能是 1000 美元。拿到这些钱后,很多人会去购买基础民生物资,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消费,有人买衣服,有人买食品,有人可能购买大型家用电器,有人可能换电脑、换手机。这样一来,所有经营这些行业的企业就会获得巨大销售额,经济雪球自然就被滚动起来。为什么以往我们不敢轻易采用直接发钱的方式呢?因为这会引发通货膨胀,美国就是一个例子。但反过来讲,我们现在的 CPI 指数很低,不用担心通胀,反而担忧通缩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给全民每人发 1000 块或 2000 块钱,虽然可能引发小规模通胀,但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可能会更好。正好春节即将来临,您觉得我们有可能用发钱的方式来大力刺激经济吗?